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《花千骨》和《甄传》改编的差别在哪儿?

作者:韩浩月  文章来源:濮阳早报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5-09-15 08:51:08   

近日收官的《花千骨》,特效遭到观众吐槽,男女主角吻戏被删也引来一些不满,《华胥引》《盗墓笔记》《两生花》《何以笙箫默》等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剧、网剧,也因制作粗糙、乱改剧情、角色与原著不符等原因,被认为是失败的改编。(9月10日中新网)

   伴随“大IP”说法的出现与盛极一时,诸多知名网络文学作品纷纷被影视制作公司拿下。付出高昂的版权费用,换来的却不是改编后的精品,难取得理想改编效果的原因何在?
   首当其冲的是影视制作企业的急功近利,在抢“大IP”的时候一窝蜂,在题材、类型方面爱扎堆,创作周期短,作品未打磨,毛毛糙糙地就送到院线或电视台公映、播出,急于变现。观众虽然有时候会盲目追捧一部劣质影视剧,但不等于他们不识货,一旦发觉新型的影视剧缺乏真正打动人的故事和情感,就会对同类所有作品抱有排斥心理。
   网文改编影视剧的操盘手们,常洋洋自得地对媒体讲解他们的“成功经验”,其实所谓“成功经验”简单说来不过一句话,即“作品产品化”。在大数据搜集、观众心理研究、播出平台选择、话题炒作、渠道宣发等方面,这些操盘手的确个个是高手,但偏偏弱化了作品的文学性,让本该有欣赏性、有意味、有解读空间的影视作品,变成既豪华又空洞的“产品”。
   想改变网文改编影视剧的现状,要在编剧、导演、表演等创作层面,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掌握话语权。
   郑晓龙改编的《甄传》之所以大获成功,成为少数网文改编的优质作品之一,是因为他拥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,且在改编时赋予了作品文化眼光。《甄传》的娱乐性,是建立在文化底蕴支撑这个基础上的,而文化底蕴体现在影视作品里,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观众去体会的元素,有,观众自然能感知到;没有,观众同样能发现。
   网文的改编热潮还在继续,也有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,比如今年将要公映的两部电影,陆川根据《鬼吹灯》改编的《九层妖塔》,同样根据《鬼吹灯》改编由陈国富监制、乌尔善导演的《寻龙诀》,这两部作品的成败,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创作者专业水准与文化底蕴的一次考验。只有蹚过质量这道关,网文改编影视才能算真正的成功。


责任编辑:李俊